超职教育

超职教育 成就超值人生

客服热线

400-6777-098

投诉热线

400-6777-098

抑郁症已成马思纯“新人设”?那个最不想放过你的人,是你自己

发布时间:2021-03-25 阅读量:6450

     抑郁症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,很多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患者大脑中无法分泌出有活力的因子,导致患者失去情绪,同时也影响到身体的状态。


  近日,消失半年多的马思纯发布了一个“走心局”的视频,首次对她患病的原由进行了回应。

 

  视频中的她进行“自我暴露”:

 

  关于家庭,父母对她的要求是“听话、懂事、谦让”。

 

  关于初恋,花费三年时间才追求上的爱情,一开始便给予她很强烈的挫败感。

 

  在视频未能提到的,是她曾经被“校园欺凌”的经历。

 

  初中时,她来到北京就读。

 

  毫无理由,便被一个女孩欺凌:被嘲讽胖;写给好友的信被截取之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里面的内容;就连她喝的矿泉水,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加了加抹布水、粉笔灰、拖把水....

 

  恐慌的她找家人求助,却换来一句“好好学习,不要在意这些事”。

 

  家庭的教育、感情的挫败、外界的敌意,这些经历使得她越来越怕事、怕人、怕犯错。甚至,坐车的时候,宁愿憋着也不敢上厕所,怕麻烦司机。

 

  连基本需求都在压抑自己的女孩,怎敢在其他事情中,去表达内心最真实的自己呢?

 

  她也会生气,会愤怒,但是却无法发出来。

 

  无法宣泄的愤怒,回向自身,就像打不出去的巴掌,只能够不断的扇打自己。有一天,当身体被自己打得千疮百孔时,最后便是不堪一击。

 

  后来,她病了,是抑郁症。

 

  01

 

  这几年来,抑郁症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,很多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患者大脑中无法分泌出有活力的因子,导致患者失去情绪,同时也影响到身体的状态。

 

  去年,马思纯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便透露自己在服用“抗情绪”药物,若没有按时服用的话,身体会僵硬、腿发软、止不住喘气、眼睛看不见。

 

  随之而来,是更加的无助感和疲惫。

 

  大量关于“抑郁症”的研究发现,人的遗传、原生家庭、认知方式都会影响到抑郁症的发病率。但是,关于谁是因谁是果,就像是“鸡生蛋,蛋生鸡”的问题一样,尚无定论。

 

  不可否认的是,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患者的症状好转。

 

  曾奇峰老师说:“从深层心理学上说,在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结构中,有一个严厉的惩罚者,这个惩罚者会时时监控他或者她的言行,一旦出现哪怕一点点过错或者失误,这个惩罚者就会以极其严厉的方式实施制裁和谴责。”

 

  一般情况下,“惩罚”的声音是孩子在社会化前期,由父母植入进去。

 

  马思纯的家庭教育中,以“听话、懂事”作为条件得以被接纳。那它的反面,就是“不被接纳,是因为你不够听话、懂事。”

 

  当她与人相处过程中,只要面对挫折,内在声音便会化身为“惩罚者”的角色在第一时间出来攻击她:

 

  1.被人欺负,是你不够听话。

 

  2.被人评价胖,那你应该就去减肥。

 

  如果未能达到,她便会得到最严苛的谴责:“你什么都不是。”

 

  心理学家麦凯和范宁在其《自尊》写到:“问责之声之所以能够得到加强,是因为它可以产生积极作用——促进理想行为、保护自尊或是控制悲伤情绪。”

 

  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,但是每个事物的存在,都具备其存在的意义。

 

  用上面的“问责之声”说明:

 

  1.被人欺负,是你不够听话。

 

  “没有理由” 便被欺负,对人来说是一个“无序”的恐惧。它预示着,你无法把控什么情况下,危机会出现。

 

  为了安抚强烈的恐惧情绪,所以需要为自己增添一个“理由”作为保护。

 

  2.被人评价胖,那你应该就去减肥。

 

  “减肥”之后的自己,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赞赏。所以,受到惩罚者的批评时,会促使你不断的提升自己,以增强自我价值感。

 

  但是,问题出现在哪里呢?

 

  问题在于“问责之声”所获益的时间很短暂。因为,不存在完美的人,不存在一个人可以达成“所有人的标准”,最重要的是,这个世界确实存在“我”无法掌控的事。

 

  你瞧,就算《走心局》再怎么“走心”,也会有人评价为“矫情”。

 

  02

 

  我们心中都有一个“惩罚者”。这个惩罚者的作用,为我们设置了社会、家庭、道德规则,预防我们突破规则,伤害自己、伤害他人。

 

  但是,“抑郁症”的人身上,他们心中的“惩罚者”太大了,内在所有的空间都被“失败”“没用”这些负面词汇挤得满满,没有一丝空间纪录自己的优点和成就。

  所以,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新角色和制定一个新界限。

 

  1.创建“健康者”的角色

 

  惩罚者的声音总会在某个瞬间,突然冒出。停下来,听一下它的声音,TA在讲什么?

 

  愚蠢、没用、失败的人.....

 

  你听,这些概括性的负面评价,否定了你的一切,却忽视你的优势。TA不是说“这些事做得有纰漏,总结经验,下次完善”,而是在说“这件事情你都做不好,你好蠢”。明显,TA漏洞百出,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。

 

  首先,反问自己:

 

  1)我是否对自己过度总结化:你真的从未做对一件事吗?

 

  2)我是否贴错标签:这件事情做不好,就能说明你什么都不是吗?

 

  3)理由是否足够具体:你有什么证据表明你什么都做不好?”

 

  其次,找出闪光点:

 

  列出自己的优点,增强对自身能力和优势的意识。

 

  不要说没有,当你在看这篇文章时,就证明你有充分的“自省和反思能力。”

 

  除此之外,你肯定有更多的优点,需要你继续发现:“敏感的你,但是细心体贴” “粗枝大叶的你,活泼开朗”.....

 

 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相对面。加强自己的积极态度,看到性格中的正面力量,为自己加油打气。把自己的闪光点写下来,贴在最瞩目的地方。

 

  “惩罚者”在你的体内待太长时间了,所以需要你时时刻刻提醒自己:“我已经足够好了!”

 

  再次,接受不完美自己:

 

  “接受会犯错的自己”,“接受生病的自己”。就像,马思纯在视频说的:“病只是病”。

 

  2.跟“有色眼镜”划清界限

 

  一个人看另一个人都带有自己的“有色眼镜。”

 

  这幅眼镜的色彩会受到自己的心情、认知、经验、需求的影响。所以,一个人对你的评价或者看到的你,并不是完整真实的你。

 

  即使它与你相关,也是模糊、间接的联系。不要天真地以为每次针对你的批评都是对你准确无误的评价。

 

  就像在黑夜中,我们经常会被突然出现的黑影吓到,可走近一看,才发现黑影是灯光照射下自己的影子。原来,是自己吓到自己了。对待他人的批评也是如此。

 

  当你受到批评,可以对自己说:“天啊,他带了什么颜色的眼睛看我呢?竟让他对此愤怒。”

 

  很多时候,他人并不知道自己带了什么颜色的眼镜来看待你。但是你要清楚,这是他的自己的事情,与你无关!

 

  03

 

  开头,有提到“惩罚”的声音一般是进入社会前被植入的。这个声音,你去仔细听的时候,可能会觉得音色特别的熟悉。

 

  但是,不要紧,谁的声音都可以。

 

  告诉自己,“我已经长大了,拥有足够的力量独挡TA,这个“惩罚者”的声音打击的是当时“幼小无助”的我。”

  “现在,我已经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!”

流心蛋 超职课堂
课程直播 查看更多

专业篇:心理咨询的“交通规则”

08-28 12:18-12:32

查看回放

超职教育APP下载

成就超值人生

官方公众号

联系客服

投诉直通车 app下载 公众号
电商入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