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我们总是“复制”父母的婚姻?打破原生家庭死循环
“我不想被原生家庭影响了”
“但是这个过程太痛苦了”
“我要怎么做才能摆脱这些呢?”
其实,所有亲密关系最初的真相都是:
我们在爱情里,不断找寻着父母的影子。
“你从哪里习得了爱的能力?”
书本翻烂了也不见得能找到,从网上学到的所谓爱的能力,有时还容易走向歧途。
爱一个人的方式,是我们从父母身上习得的。
有一个“神人”,是个50多岁的老大爷,在当地很有名气,谁家结婚前都会请他帮忙看看。
在两人决定要不要结婚之前,叫上双方父母,再叫上这个老爷子,吃个饭。
如果这个老爷子觉得合适,那这两个人结婚之后肯定会非常幸福。
据说,老爷子几年来从没出过错。
后来,有人问他,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婚后会幸福的?
老爷子说:“只看他们父母的情况就行了。如果吃饭的时候,父母表现出来的状态是非常相爱,互相体贴的,那他们的孩子也就非常懂得爱。”
心理学上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是:孩子爱的能力,不是锻炼出来的,而是在父母的婚姻关系中学会的。
孩子最强大的能力就是模仿,父母如何对待彼此,孩子就会牢牢地记住,并且在自己经历同样事情的时候无意识地模仿出来。
考量一个人在爱情里能不能给你幸福,就看看ta的同性父母在爱情里是什么样子,也就能大概看出ta以后会怎样对你了。
所以我们总说,在确定ta是对的人之前,先看看ta父母是什么样子的。
如果用比喻的话,最恰当的就是四个字:复制粘贴。
但有人的原生家庭模板很糟糕,甚至是有家暴、出轨的情节,如此一来,孩子从哪里习得爱的能力呢?不仅没有爱的能力,也没有被爱的能力,很容易在错误的路上寻找不恰当的爱情,然后同样复制着父母的不幸婚姻。
但“世事无绝对”。
父母的爱情模式对于每个人的影响是一定的,但并不是绝对的。
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?
简单来说,如果能突破父母“遗传”下来的固有模式,就能获得不一样的爱情。
经过不断的“训练”之后,你会开始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,再到当知当觉,最后到了先知先觉的时候,就已经打破了这个固有模式了。
一句话来总结就是:世界上所有的幸福爱情,都是在彼此两个人都能找到并且接纳自己的状态下发生的。
跟伴侣相处越久越像自己爸妈?
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无意识桎梏?
12月1日周二晚7:30-8:10,
赵晨滨老师为你一一讲解
识别下方二维码听课,
并限时领取导师推荐相关阅读书目
《天生非此: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》
开课前5分钟进入直播间

亲子篇:回溯你的童年经历
12-07 17:30-17:45

成长篇:看见内在小孩——学会觉察
08-27 14:00-14:30
官方公众号

联系客服
